尋找中國新音樂 林樂培作品集

  • 型號: HKCOCD520064
  • 歌手名字: Yan Hui-chang 閻惠昌
  • 音樂類型: CD

$120.00

曲目

合奏 問蒼天 林樂培曲

鋼琴與樂隊 古曲新譯 – 春江花月夜 林樂培曲

古曲新譯 – 昭君怨 林樂培曲
鋼琴:羅乃新
合奏 秋決 林樂培曲

合奏 昆蟲世界 林樂培曲
勤蜂嗡嗡
蜻蜓點水
春蠶吐絲
穿花蝴蝶
昆蟲世界

合奏 祝賀吹打序樂 林樂培曲


香港中樂團委約創作系列(一)
尋找中國新音樂 林樂培作品集

香港中樂團與我
林樂培尋找中國新音樂50年

1977年香港中樂團成立 ,聘我講授樂理。
翌年又任客席指揮,使我有良好機會接觸陌生而親切的民族樂器 ,更委約我創新曲 ,又可以利用樂隊排練的空間作種種樂曲和樂器組合的實驗 ,而讓我闖出大型樂隊現代交響化的創新路線。
香港中樂團給機會我創出代表性的樂曲,又廣泛地向國際交流,真是香港文化的催化、培植、推廣之基石和支柱。
林樂培 (2006)
大師瑰寶
不懈追尋心血凝聚
齊鼓掌!!!
羅乃新專訪

被行內人尊稱為「香港新音樂之父」的大師林樂培,對香港音樂發展的影響,遍及傳播、推廣、交流、教育、版權、創作各方面,數十年來對香港音樂文化的建立貢獻良多,在音樂創作方面更多開先河之舉,他的作品已在全球49個城市230個電視台和電台播放過。其中多首於八十年代特別為香港中樂團度身創作,具有突破性的大型民族管弦樂作品,不僅已成為樂團的「招牌名曲」,被各大民族樂團演遍,更重要的是對民族樂團交響化的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大大啟發了作曲同行。他在音樂上的成就更已被權威的《新葛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 Musicians)肯定,成為首位獲選入該辭典,在澳門出生的音樂家。

林大師自五十年代初開始從事作曲以來,便矢志以「尋找中國新音樂」為人生目標,早期較多採用室內樂、聲樂、管弦樂的形式,七十年代末期香港中樂團職業化後,更著力從民族樂團方面,以「從古思中尋根,在前衛中找路」的手法,去為中國新音樂發展尋求突破。在這場音樂會中選奏的《秋決》(1978)已被選為二十世紀華人經典作品,《昆蟲世界》(1979)則是香港中樂團外訪必奏的「指定曲目」,《問蒼天》(1981)是國際傷殘年的感人之作,《祝賀吹打序樂》(2004)卻是特別為慶賀香港電台第四台三十周年獲委創作的最新力作,至於原是鋼琴獨奏曲的兩首古曲新譯《春江花月夜》(1971)和《昭君怨》(1964),則為鋼琴和民族樂團的融合帶來全新氣象,全都是在創作上取得不同突破,已成為民族樂團作品中的經典之作。香港中樂團以演奏這些作品來為大師八十大壽誌慶,感謝他對香港作出的重大貢獻,除邀來老拍檔,著名鋼琴家羅乃新擔任兩首古曲新譯作品的獨奏外,更會邀請和大師在音樂創作路上「並肩作戰」,或深受大師作品啟發的音樂界同行,包括費明儀、曾葉發、羅永暉、陳永華、譚盾、葉小鋼在音樂會中發表感人心聲。

歡迎出席這項2006年的香港樂壇大事活動,分享大師所創作的美樂瑰寶和喜悅,齊齊為大師的成就鼓掌!

 
為音樂增值

什麼是中國「新音樂」?

為中國「新音樂」一詞下學術定義,源於劉靖之博士自八十年代中開始在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舉辦一系列「中國新音樂史研討會」時提出的名稱,指二十世紀前後以來,中國「作曲家運用中國音樂素材,通過十八、十九世紀作曲技巧、風格、體裁和音樂語言而創作出來的音樂作品」(詳見劉靖之著:《中國新音樂史論-上》,頁6-8),包括學堂樂歌、學校歌曲、合唱曲、藝術歌曲等聲樂作品,用西方樂器、管弦樂團,甚至中國傳統樂器演奏的器樂曲,流行音樂,採用中國民族樂器組成的民族樂隊演奏的大型合奏曲,形式及手法概念亦受西方音樂影響,亦當歸入為「新音樂」。

其實在此之前,大概自抗戰前後開始,「新音樂」一詞已廣泛地被中國的音樂家採用,然而卻往往因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含義。林樂培自1958年從校長手中接過作曲主科文憑,在香港一直推動,並用作為人生創作追求目標的「新音樂」,含義則極為清晰,指的是「中國音樂現代化」,「從新找尋一個可以代表劃時代思想,又可以充份地保留國粹的新風格去發展祖國的新音樂」。



中國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俞峰認為:《昆蟲世界》是一首非常優秀的作品,在二十多年前,這首作品是非常前衛、非常富有探索性,尤其是以大型民族管弦樂團來表現,它發揮了很多民族樂隊所特有的音色的特長。《昆蟲世界》就像聖桑的《動物狂歡節》,只是用自然界的昆蟲,然後用樂隊的聲音來表現。作曲家通過民族樂器將自然界一些熟悉的聲音反映出來,然後進一步提高人們對中國民族樂器的認識。

(節錄:中樂因您更動聽—民族管弦樂導賞284頁)詳列於280頁

 

演奏家介紹

 
閻惠昌
指揮
  • 國家一級指揮。曾先後指揮北京、上海、台灣、新加坡及香港等地所有專業中樂團,他的藝術和指揮才華得到國內外樂界一致讚譽。

  • 中國中央交響樂團在他的指揮下,與著名作曲家趙季平合作錄製《大紅燈籠高高掛》、《黃河謠》、《五個女子和一根繩子》等影片樂曲,榮獲中國及國際電影節大獎。

  • 2001年9月,閻氏獲新加坡政府頒發「2001年文化獎」。2004年起應聘擔任多間音樂院校客席教授。同年,閻氏獲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頒授銅紫荊星章,表揚他於推廣中樂方面的貢獻。

  • 「演繹嚴謹精確,發揮非凡魅力。」
    《新加坡海峽時報》


  • 「閻惠昌先生是一位極具魅力的指揮家。」
    2002年ISCM英國分部主席 Christopher Fox

林樂培
  • 林樂培在1964至1994年間是香港樂壇的中堅份子。他在作曲、指揮、教學、推廣廿世紀新音樂、製作電台及電視音樂節目,以及保障創作版權上都有貢獻。他於1926年生於澳門,是戰後第一批到加拿大及美國攻讀音樂的留學生。作品多元化,總以強調中國民族思考的現代感為本,經常在國際四十多個城市廣播及演奏。曾獲北京、台北、香港、澳門各地政府頒發榮譽獎項。1994年退休移居多倫多。

  • 「林樂培先生是當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作為亞洲及中國現代音樂文化的推動者,他的音樂極富個人的創造性,同時又和傳統的中國文化緊緊相連。他影響了很多中國及亞洲的年輕作曲家,為後來的亞洲作曲家走向世界,開拓了路,樹立了榜樣。」
    著名作曲家 譚盾

  • 「先生樂藝高絕,樂思深遝,開華夏傳統音樂之先,鑄新聲於樂壇之上,為前人之不敢為。聞樂而知雅意,樂響撼人心弦。後學再再拜服之。」
    國樂大師 彭修文(1931 – 1996)

羅乃新
鋼琴
  • 羅乃新是香港其中一位最多面藝術家:她既是鋼琴家,亦是電台節目主持、戲劇演員和作家。羅氏於1978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現任教於香港演藝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並經常應邀主持音樂講座,大師班和出任鋼琴比賽評判。

  • 作為鋼琴演奏家,羅氏曾在英國、美國、歐洲、北美洲及東南亞各地舉行獨奏會及與樂團合作。羅氏致力推廣現代音樂,曾在多屆之「音樂新文化」及前年「國際現代音樂節」中亮相。

  • 羅氏於1976年在意大利蒙扎贏得里薩拉加略國際鋼琴比賽首獎;此外,又在多項比賽中獲獎,包括在巴黎Marguerite Long國際比賽及意大利Viotti、Pozzoli及Senigallia比賽中獲獎。

  • 「羅氏出色之處,是對鋼琴所發出的聲音控制自如,且用得其所。」 《衛報》





該商品加入分類的日期為2007年04月28日